夏日,于深山密林、峽谷清溪之中尋幽訪勝,乘渡探瀑,即是魅力無窮的溯溪,溯溪顧名思義,是由峽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報地形上的種種障礙,窮水之源而登山之巔的一項冒險活動。
(穿越這個橫跨兩山之間的半幅玻璃,我們就開始了,期待吧!忐忑吧?。?/p>
在 溯溪過程中,溯行者須借助一定的裝備和一定的技術,去克服諸如急流險灘,深潭飛瀑等許多艱難險阻,充滿了挑占性。正是由于地形復雜,不同地須以不同的裝備 和方式行進,因此使這項活動富于變化而魅力無窮。溯溪需要同伴之間的精誠團結,也是塑造和呈現一種團隊精神,去完成艱難的溯行,對于團隊是一種考驗。
(進山了,踏入叢林的那刻,我感覺天空很藍,叢林靜謐,空氣流動很快!)
同時,又得到一種信任和滿足,一種克服困難后的自信與成就感。在峽谷溪流中,到處是意想不到的美景,享受遠離塵器的寧靜美麗,那份心情將如何描述?
(果然,濕了,心情其實很美,更期待了?。?/p>
溯溪圖:
根據峽谷溪流的地形特點而繪制的簡單明了的溯行路線特征圖件,是溯行前必須準備的物品之一。有經驗的溯溪者要以根據該圖件清楚地了解溯行地區遇到的各種地形特征,從而有目的的進行各項準備工作。
(離不開團隊的協助,離不開領隊的探秘)
溯 溪圖一般以1:50,000地形圖足以顯示主要的地形特點,如巖石堆、瀑布、深潭等。標繪得過粗過都不適宜,過粗無法體現整體路線上的特點,而過細則顯得 雜亂,無特點。一般來說,地形圖步足1cm的地形省略。圖上所描繪的主要地形有:巖石堆、峭壁、瀑布、深潭等特征地形,地物標志溪流的匯流和分流點等。
(果然,有瀑布,但這只是小水簾,看下面)
(這才是攀瀑,圖片不能太多)
溯溪裝備:
因為溯溪是冒險,所以裝備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專用的物品,一個專業并且熟悉線路的領隊。
(其實,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一雙防滑的鞋、一個專業的防水包必然不可缺少,因為溯溪總在水邊或水中行進,所帶的裝備應妥善打包,一應物品最好用塑料袋包好以后再放入背包,盡量使背包的體積最小。
溯溪技術:
除了基本的登山技能,還要求掌握攀登瀑布等技術,因此,單從技術而言,溯溪比登山更為復雜,要求更高。溯溪技術大致分為:溯溪圖的判讀,登山技術,具有溯溪特點的技術,即巖石堆穿越、橫移、涉水泳渡、瀑布攀登和爬行高繞等。
攀登技術的基本要領為三點式攀登,即在攀登時四肢中的三點固定,使身體保持平衡,另一點向上移動。
巖石堆穿越:
峽谷溪流中多滾石巖塊。且濕滑難行,行走時應看準、踏穩,避免因踏上無根巖塊跌交或被急流沖倒。
橫移:
在巖壁瀑布下深潭阻路,可嘗試由兩側巖壁的巖根橫移前進。巖石多濕滑支點不易掌握,橫移時須特別謹慎,有時支點隱藏于水下,此時以腳探測摸索移動,若特別困難,干脆涉水或泳渡更簡單。
溯溪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濕水,一般峽谷中多陰涼潮濕,濕水以后衣物鞋子底不易干,容易疲勞,腳久在水中易起水泡,所以非不得已不要濕水是溯溪的基本要訣,涉水泳渡。
涉水或泳渡時,必須清楚地判斷水流的緩急、深度,有無暗流,必要時借助于繩索保護技術。在溯溪過程中經常使用繩索橫渡過河,涉及一系列的繩網、繩橋技術等。
攀登瀑布:
這是溯溪中最刺激,難度最大的技術。攀登前必須事先觀察好路線,熟記支點,不要充分考慮好進退兩難時的解決辦法。瀑布主體水流湍急,但苔蘚少,有時反而容易攀登。
瀑布攀登雖然刺激,但難度大,經驗和技術要求高,不具備嫻熟技術經驗或初學者不要輕易作這種嘗試。
爬行高繞:
在遇到瀑布絕壁,其他方法不能實現時,可以考慮爬行高繞的方式前進。即從側面較緩的山坡繞過去,高繞時小心在叢林中迷路,同時避免偏離原路線過遠,并確認好原溪流。
溯溪原是歐洲阿爾卑斯的一種冒險登山方式,現演變為相對獨立的團建戶外運動。盛夏,由峽谷溪流的下游到上游,直至頂峰,稱為完全溯溪。而選擇一段溪流溯行,行露營垂釣之樂,賞飛瀑峭這巍峨,享幽谷密林之恬靜,則更為盛行。
古人云:“近山者智,近水者仁?!奔?、水與一體溯溪活動,能夠體味多少仁與智的深遠內涵!
更是你團隊建設的一種考驗、一種歷練、一種不一樣的體驗!